一、液相色谱仪日常保养5大核心技巧
流动相管理:脱气与过滤双保险
脱气:流动相需预先通过超声波脱气或在线脱气装置处理,避免气泡进入泵系统导致压力波动或基线噪声。例如,使用氦气脱气法可去除80%的溶解氧,但国内实验室更常用在线脱气模块(低成本、低故障率)。
过滤:所有流动相(尤其是含缓冲盐的溶液)需经0.45μm微孔滤膜过滤,防止颗粒堵塞单向阀或色谱柱入口筛板。若使用HPLC级溶剂,可省略过滤步骤,但缓冲盐溶液必须过滤。
泵系统维护:密封圈与单向阀是关键
密封圈保养:泵密封圈磨损会导致漏液或压力波动,建议每6个月更换一次。若发现灰黑色沉积物(密封垫磨损)或黄色/绿色污渍(微生物污染),需缩短更换周期。
单向阀清洗:用异丙醇超声清洗单向阀10-15分钟,去除盐析出或杂质堵塞。若清洗后压力仍不稳,需更换单向阀。
色谱柱保护:反冲与保存规范
反冲操作:仅限生产商明确允许的色谱柱(如纳谱分析ChromCore系列)进行反冲,以清除柱头杂质。反冲时流速需低于常规分析流速,避免填料结构破坏。
长期保存:色谱柱应充满乙腈或甲醇,两端用堵头密封,防止溶剂挥发导致填料干燥。禁止将缓冲溶液留在柱内过夜,否则盐析出会永久损坏色谱柱。
检测器清洁:流通池与灯源管理
流通池清洗:每天分析结束后,用异丙醇或6M硝酸溶液冲洗检测池,避免盐析出或样品残留堵塞。若基线出现规律性波动,可能是气泡进入流通池,需用异丙醇冲洗检测器。
灯源寿命:紫外灯寿命约2000小时,接近时限时需通过仪器软件测试灯能量(低、中、高波长段)。若某波长段能量不足,需更换灯源。
进样系统防污染:交叉污染与针密封垫维护
自动进样器:启用洗针功能,用初始比例流动相清洗进样针内外表面,避免高浓度或吸附性样品残留。若峰面积重现性差,检查样品瓶液面是否充足或瓶盖是否过紧(导致吸样不准)。
手动进样器:使用LC专用进样针,进样后立即清洗针内外表面,避免样品在针座或流通阀上沉积。
二、故障排查与解决方案
柱压异常:波动、升高或降低
压力波动:
原因:泵内有气泡、单向阀堵塞、密封圈磨损。
解决:重新排气(大流量冲洗泵)、超声清洗单向阀、更换密封圈。
压力升高:
原因:色谱柱堵塞、保护柱失效、流动相粘度过高。
解决:反冲色谱柱(若允许)、更换保护柱、改用低粘度溶剂(如乙腈替代甲醇)。
压力降低:
原因:系统漏液、流速设定过低、色谱柱选择不当。
解决:检查接头连接、调整流速、更换合适色谱柱。
基线噪声与漂移
基线噪声:
原因:气泡进入流通池、检测器灯能量不足、流动相污染。
解决:用异丙醇冲洗检测器、更换灯源、过滤或更换流动相。
基线漂移:
原因:柱温波动、流动相不均匀、流通池污染。
解决:稳定室温、使用混合器确保流动相均匀、清洗流通池。
谱图异常:保留时间漂移或峰形变形
保留时间漂移:
原因:室内温度变化、流动相成分变化、色谱柱未平衡。
解决:控制室温、使用新鲜配制的流动相、延长色谱柱平衡时间。
峰形变形(拖尾或展宽):
原因:色谱柱污染、进样量过大、流动相pH不当。
解决:清洗或更换色谱柱、减少进样量、调整流动相pH至填料耐受范围(如硅胶基质柱pH 2-9)。
三、液相色谱仪长期维护建议
记录维护历史:建立仪器日志,记录每次维护日期、内容、更换耗材型号及异常情况,便于追踪性能变化。
定期校准:每季度校准检测器灵敏度、泵流速精度及柱温箱温度,确保数据准确性。
备件管理:储备常用耗材(如密封圈、单向阀、色谱柱入口筛板),避免因等待备件导致停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