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文章

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/  技术文章  /  FTIR仪器维护与故障排查:从日常保养到光学元件更换

FTIR仪器维护与故障排查:从日常保养到光学元件更换

更新时间:2025-08-25

浏览次数:56

  一、FTIR仪器日常保养:延长仪器寿命的基础
 
  环境控制
 
  温湿度管理:实验室温度宜控制在15-25℃,湿度<50%。南方及沿海地区需配备除湿机,并定期更换干燥剂(建议2-3周一次)。
 
  防尘与防振:保持实验室清洁,避免灰尘侵入光学台;仪器应放置于防振平台上,远离离心机等振动源。
 
  稳定供电:使用UPS不间断电源,防止电压波动或突然断电导致元件损坏。
 
  开机与关机规范
 
  定期通电:即使无样品检测,每周至少开机2-3小时,利用红外光能量驱除光学台内潮气。
 
  关机顺序:先关闭软件,再依次关闭仪器电源、光源及附件,避免直接断电。
 
  光学元件清洁
 
  反射镜与分束器:仅能用洗耳球吹除灰尘,严禁使用有机溶剂或擦镜纸擦拭,以免划伤镜面。
 
  样品仓窗片:若出现模糊或白点,需立即更换(如KBr窗片吸湿后需烘干或替换)。更换时需佩戴手套,避免指纹污染。
 
  二、关键元件维护:确保性能稳定
 
  光源系统
 
  钨灯/陶瓷光源:寿命约1000小时,若光谱基线噪声增大或吸光度波动,需检查灯丝完整性并更换同型号光源。
 
  氦氖激光器:寿命约2000小时,若激光不亮或能量低,需更换激光器并校准光路。
 
  干涉仪模块
 
  动镜导轨:定期检查气压(0.2-0.4MPa),确保动镜平滑移动;若导轨磨损,需涂抹专用润滑脂。
 
  分束器:若出现裂缝或污染,需由工程师更换;更换时需轻拿轻放,避免振动。
 
  检测器维护
 
  MCT检测器:需定期补充液氮(储液罐≥2/3),并检查真空密封性;若信噪比低于1000:1,需返厂维修前置放大模块。
 
  光敏元阵列:避免强光直射,若信号缺失,需调整偏置电压至1.5-2.5V。
 
  三、故障排查:从现象到解决方案
 
  光谱基线异常
 
  现象:噪声增大、吸光度波动。
 
  原因:光源老化、反光镜污染、环境湿度过高。
 
  解决:更换光源、清洁反光镜、加强除湿。
 
  干涉图紊乱
 
  现象:条纹紊乱或无干涉图。
 
  原因:激光器失效、分束器偏移、干涉仪未准直。
 
  解决:更换激光器、调整分束器位置、运行光路准直程序。
 
  信噪比低
 
  现象:信号弱、低频噪声显著。
 
  原因:检测器冷却失效、窗片结雾、前置放大器老化。
 
  解决:补充液氮、更换窗片、返厂维修放大模块。
 
  软件与硬件冲突
 
  现象:扫描程序无响应、光源无法启动。
 
  原因:急停开关触发、PLC控制器通讯中断、电源过载。
 
  解决:重置急停按钮、重启主机电源、检查供电电压。
 
  四、光学元件更换:专业操作指南
 
  光源更换步骤
 
  关闭仪器并断开电源,等待10分钟冷却后,使用十字螺丝刀拆卸固定螺丝,轻拉手柄取出旧光源。
 
  插入新光源时需佩戴手套,避免皮肤油脂污染,拧紧螺丝后重新校准光路。
 
  窗片更换流程
 
  关闭仪器并断开附件,使用专用工具逆时针旋转拆卸旧窗片,注意避免划伤。
 
  安装新窗片时需对齐螺纹,顺时针旋转至O型环压紧,再额外旋转1/8圈确保密封。
 
  分束器更换注意事项
 
  分束器为精密元件,需由工程师操作;更换时需在干燥环境中进行,避免碰撞或受潮。
 
  更换后需运行光路准直程序,并验证激光定位点。
 
  五、FTIR仪器预防性维护建议
 
  建立仪器档案:记录每次维护、更换元件及故障维修情况,便于追踪问题根源。
 
  定期培训操作人员:确保使用者熟悉规范流程,避免因误操作导致元件损坏。
 
  备件管理:储备常用易损件(如光源、干燥剂、窗片),缩短故障修复时间。

分享到